-- 艺术设计月刊 --
1958年创刊/总第292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match
特别策划:宜兴紫砂
栏目主持:周 志
主持人语
2011 年与2014 年,本刊编辑们曾远赴浙江与江西考察了龙泉与景德镇市的瓷业生产,并分别推出了“青瓷今生”与“景德镇”两个专题策划,对两地的城市、历史、产业、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思考。今年7 月,本刊再度延续考察陶瓷产区的传统做法,在清华美院陶瓷艺术设计系章星老师的大力协助下,来到了江苏宜兴。如果说,景德镇的“瓷都”称号并非牢固不破,尚有德化、潮州等地觊觎,那么“陶都”称号之于宜兴,似乎是毫无争议的。其余几大名陶产地,如广西钦州坭兴陶、云南建水紫陶、重庆荣昌陶,在文化内涵、经济效益以及公众影响力上,尚无法与宜兴抗衡。三日的考察,虽密集紧张,但仍如走马观花,管中窥豹。而即便如此,近距离的观察仍是必要的、有效的。
此次专题,除同行的本刊编辑撰写的三篇文章之外,还约请章星老师撰写了一篇关于紫砂创新的文章;同时对宜兴紫砂艺术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之一的杨永善教授进行了采访,最后以一篇论述外销紫砂器对欧洲茶具影响的论文作为结束。文章虽然不多,却也揭开了蒙在宜兴紫砂头上的神秘面纱之一角,亦可窥知几分真相。(周志)
陶都寻路,问道紫砂
——宜兴紫砂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之思考
作者:周志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在宜兴的考察与采访,以紫砂材料特性与宜兴本地文化之关联为切入点,从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两个主要角度详细分析了宜兴紫砂行业的现状,进而对其中呈现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文章认为,从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两方面来看,总体而言,宜兴紫砂行业的发展态势是良性的。从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来看,紫砂的发展也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典型性的示范作用。但同时,宜兴紫砂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与缺憾。未来的紫砂之艺,仍将回归于真正能感悟日用之美的人群之中,并且必将在茶文化、慢文化的领域中大有可为。
16. 宜兴鼎蜀陶业合作社紫砂产品,1954 年10 月 17-18. 紫砂工艺厂建厂初期的工作场景
19. 1984 年,宜兴紫砂工艺厂生产的紫砂竹筒茶具、百寿瓶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
陶醉中国一甲子
——杨永善教授谈紫砂设计的人才培养
采访\整理:田君
编者按:1955 年在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基础上正式建立的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在紫砂界享有“黄埔军校”和“大师摇篮”之美誉。1956 年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也历经了60 多个春秋的风雨洗礼。这一厂一校为我国陶瓷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1975 年陶瓷系教师首次在宜兴开办江苏省日用陶瓷美术设计进修班,到2014 年合作建立紫砂艺术研究所,双方开展的长久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对我国紫砂设计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7 年8 月,本刊采访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著名陶瓷设计家,也是学院最早在宜兴“开门办学”的负责人之一——杨永善教授。杨老师对这段往事的详实回顾为研究中国现代陶瓷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他对陶瓷设计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与思考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2.“江苏省日用陶瓷美术设计训练班开学大会”纪念照。二排右一侯德昌, 二排右三陈若菊,二排左四翟树成,二排右二盛瑚,二排左一周作民,三排左一高沛明,三排右一白雪石,后排左三王晓林,攝影:杨永善,1975 年9 月1 日
宜兴匠人
作者:黄德荃
内容摘要:紫砂器具,尤其是紫砂壶自明代开创以来,迅速与文人的审美生活结合在一起,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在当代又达到一个高峰,紫砂也成为宜兴制陶业的代表。本文即以宜兴老中青三代匠人为切入点,主要从手艺传统、技艺传承、从业路径、当代生活方式与紫砂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考察,进而对以紫砂壶为代表的当代工艺美术的传承方式及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讨论。
道器合一:谈紫砂壶之创制
作者:章星
内容摘要:本文从传统的道器合一思想出发,从紫砂制壶理念、材料与工艺、审美形式,以及饮茶文化等对紫砂文化进行全面论述。作者特别强调紫砂艺术的文化性建立在文人的思想和审美意识基础上,它将理与趣有机结合,创造出凸显中国文化精神、体现文人审美与生活方式的特色器具。
仿古盉形壶, 高124毫米,宽82 毫米,(明)徐友泉制,壶底刻楷书:友泉,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紫砂转型之变的推动者顾景舟
作者:张明
内容摘要:“壶艺泰斗”顾景舟是紫砂艺人中非常特殊的一位,他的壶艺之精湛广为人知,既继承了传统的制壶技艺,又将自身深厚的文化积淀融入其中,声名之盛,甚至掩盖了他在紫砂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本文将关注点放在顾景舟紫砂制壶以外的成就上。在守护传统方面,他对紫砂的材料、工艺、文献进行了大量抢救性整理和开拓性研究工作;在传承方面,他毫无保留地进行教学与分享;在开拓创新方面,他探索适合时代发展的生产模式,为传统紫砂工艺能够合理转型、重新振兴而做出了全方位的努力。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顾景舟是一个处于转折期的关键人物,他的身上浓缩了紫砂工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之路。
17-18 世纪中国外销紫砂茶具对欧洲的影响
作者:滕晓铂
内容摘要:17-18 世纪中国外销紫砂茶具在欧洲的流行,引发了欧洲各国对中国紫砂茶具进行仿制的风潮。同时,发展出符合自身饮茶习惯的陶瓷茶具,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欧洲茶文化,更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硬质瓷烧造技术的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刘晶晶
紫玉金砂,方圆茶陶——宜兴紫砂小史
编辑:刘晶晶
宜兴陶瓷生产的历史,根据顾景舟在《紫砂陶瓷概论》中的熟路,大致总结如下。当地制陶业开始于原始社会,出印纹硬陶,也有原始青瓷。考古发现有汉代窑址、六朝青瓷窑址、唐代古龙窑遗址和唐以后至南宋、元代的古窑址。陶瓷产业绵延不断,以生产日常生活用陶为主流。至明代,宜兴陶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到明中晚期以后,逐渐在丁蜀镇形成了方圆约15 平方公里的新陶都。明清以来,宜兴陶业大体可以分为六个大类型:粗货(指大型的缸、坛类),溪货(指腌菜瓮、酒坛类),黑货(指中小型盆罐类),黄货(指日常炊具,如砂锅、糖罐等小罐小坛类),砂货(指中型盛器,如陶钵以及“汤婆子”类),紫砂(指茶壶、花盆、瓶鼎和工艺陈设品的紫砂工艺陶)。宜兴陶业乐道“五朵金花”,紫砂为主,还有均陶、青瓷、精陶、美彩陶,大体没有从这种历史渊源中脱离。(节选)
海外动向
栏目主持:刘晶晶
皇家艺术学院:STEAM 中的“A”
作者:[ 英] 保罗·汤普森博士
翻译:汪芸
2017 年5 月,皇家艺术学院的校长(Rector)保罗·汤普森博士发函宣布任命苹果的首席设计官乔纳森·伊夫爵士(Sir Jony Ive KBE)担任学院的校长(Chancellor)。《装饰》杂志有幸顺利约请到保罗·汤普森博士为《海外动向》栏目撰稿并接受专访。保罗·汤普森先生在国际设计界非常有影响力,曾担任伦敦设计博物馆的馆长、纽约史密森库珀- 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馆长,现为皇家艺术学院校长和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理事。他以STEAM为切入点和主体来探讨对设计的思考,并在专访中回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他介绍了著名的皇家艺术学院,在英国设计的大背景之下具体阐释了其艺术设计研究与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并将话题拓展到设计博物馆、设计教育服务层面,结合具体案例,讨论了可持续设计等相关内容。在访谈中,他明言对于皇家艺术学院聘请乔纳森·伊夫爵士的期许,这也是备受关注的具有时效性的信息。
Vycle 埃伦娜·拉里巴(Elena Larriba),创新设计工程
这是在日益垂直化的城市中上下楼的一种新方式。它弥补了楼梯与电梯之间的空白,可以让人们利用自己的身体在大楼内穿梭。这套系统的灵感来自于自行车,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循环运动提供动力的。
保罗·汤普森博士专访
采访、整理:汪芸
内容摘要:今天中国设计正经历着一场变革,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产品制造的升级,而且在其背后人们消费观念和对设计价值判断的改变正悄然成为影响设计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审美素质和思考能力的中产阶层对中国产品设计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为越来越多出现的中产阶层提供优质设计服务成为各行业都将面对的课题。2014 年创立的“造作”是一家以为中国新兴城市中产消费人群提供家具产品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家具家居设计企业。其提出的“设计民主归来”的理念和实践探索为当下中国家具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冯
造作:设计民主归来
采访\整理:李江、 黄德荃
内容摘要:今天中国设计正经历着一场变革,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产品制造的升级,而且在其背后人们消费观念和对设计价值判断的改变正悄然成为影响设计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审美素质和思考能力的中产阶层对中国产品设计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为越来越多出现的中产阶层提供优质设计服务成为各行业都将面对的课题。2014 年创立的“造作”是一家以为中国新兴城市中产消费人群提供家具产品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家具家居设计企业。其提出的“设计民主归来”的理念和实践探索为当下中国家具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观点
栏目主持:莫筱
从图像纪实到新媒体艺术思维
作者:邓 岩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梳理摄影发展的历史,以及对多件摄影史上重要作品的解读,探讨如下五个问题:一、摄影作为艺术的条件;二、摄影作为重要学术内容的开端;三、摄影作为艺术的现代主义时期;四、图像记录所引发的新媒体艺术思维;五、新媒体艺术思维的思辨能力。新媒体的动态思辨来源于新媒介所特有的科技本身,但却又超越媒介本身的思辨可控制力;新的媒介本体和数字化后的信息传达的不确定性因素是摄影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重点。
设计之于社会与社会之于设计
——社会学的介入对设计史研究造成的影响
作者:邢鹏飞
内容摘要:本文以阿德里安·福蒂的经典著作《欲求之物:1750 年以来的设计与社会》为核心,阐述了他的研究思想;并通过班纳姆对福蒂的影响,进一步阐释设计史史述方式的转向;最后以福蒂与马格林为主的一次关于“设计史及设计学科”的英美大争论,试图剖析社会学对设计史研究的介入。
点击以下链接即可阅读近期刊物介绍:
《装饰》杂志2017年第1期介绍“创新·创业”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本期杂志
[郑重声明]
近日出现
假冒《装饰》杂志官网
近日《装饰》杂志编辑部发现一个仿冒网站,请各位读者和作者警惕!在此,请大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投稿!切勿让某些非法之徒有机可乘、混淆视听,窃取不义之财,败坏学术风气。特此声明:
www.izhsh.com.cn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其它均为仿冒,请各位读者和作者警惕!
唯一投稿邮箱为zhuangshi689@263.net,未开通网上投稿!
编辑部电话为010-62798189,是清华大学所属号段的电话号码。
此上真实信息均印刷在《装饰》杂志的纸刊上,请各位读者和作者鉴别!
【仿冒网站的邮箱地址为:zhuangshibj@163.com(假的这是假的!)】
【仿冒网站的地址为:http://www.zhuangshizz.cn(假的这是假的!)】
在进行投稿或合作等涉及到个人信息以及金钱交易等行为时,一定先以纸刊上印刷的联系方式与编辑部确认和沟通,以防止给您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以下为仿冒网站的主页截图,
请各位读者和作者警惕!
以下是 “唯一”官方指定投稿邮箱:
《装饰》是目前国内艺术设计类唯一的核心期刊,杂志立足学术,放眼社会,涉及衣食住行、美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领域,是专业设计师、设计教育者和学生的必备读物,在专业圈内享有较高声誉。近7年来,担任主编的方晓风先生为其撰写的80余篇“写在前面”,既见证了杂志的成长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忠实地反映出我国设计界的成长和变化。如需购买《写在前面》(签名版)一书,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直接购买本书。